新闻中心
山东省淘汰最后两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
发布时间:2024-04-29 15:31:21 作者: 新闻中心

  山东省淘汰最后两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月,位于济南章丘的山东交通水泥厂淘汰两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,并通过了省经信委淘汰落后产能检查验收。这是山东省淘汰的最后两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。至此,山东水泥行业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2013年底淘汰全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目标,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任务。

  这是山东持续多年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大进步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,标志着山东从此彻底告别立窑水泥,全方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。

  山东是中国传统水泥生产大省,曾经连续10多年保持全国水泥产量第一的纪录。这一荣耀曾经让山东十分自豪。但后来随全国水泥产能的一直上升,国家开始宏观调控,全面淘汰落后产能,背负大量立窑产能的山东水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从“十五”开始,特别是“十一五”以来,山东水泥行业坚持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淘汰立窑水泥,用市场自我调节加政府行政引导相结合的办法调整结构,同时通过等量置换等办法,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,使山东水泥工业在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的矛盾中平稳过渡,成功实现突围。2006年以来,山东累计淘汰水泥熟料产能达9000多万吨。

  “在发展中调整,在调整中提高”,作为全国水泥第一生产大省的山东,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背后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是巨大的,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,也是历史性的。

  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山东水泥产量571万吨,1990年达到1940万吨,第一个10年增幅2.39倍;2000年产量6570万吨,和20年前相比增幅10.5倍;2004年产量达到1.24亿吨,突破了亿吨大关;2006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1.65亿吨。改革开放后近30年中,山东每年的水泥产量增幅均大于全国同时段的平均增幅,人均水泥消费量也高于全国同期水平,并在长达10多年中连续保持全国水泥产量排名第一位。

  立窑水泥由于投资少、建设周期短、见效快,在当时国民经济实力不强,对水泥工业投入少的情况下,便快速地发展起来。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,立窑水泥一直担当着山东水泥工业的主力军。1978年到2003年,山东立窑水泥产量的比重一直在80%以上,1990年立窑水泥比重更是达到了93.9%。山东立窑水泥发展经历了两个最快的时期:一是改革开放初期,立窑水泥由1978年产量410万吨,到1985年的1011万吨,产量增长1.47倍;二是1990年~1995年即“八五”期间,立窑水泥产量增长1.74倍。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大发展,同时由于立窑水泥工业本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技术已成熟,各种消耗大幅度降低,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渐降低,带来了立窑水泥工业的又一次大发展。无可否认,在山东水泥工业的发展历史中,立窑水泥曾创造了许多辉煌。山东的立窑水泥一度是全国先进立窑的代名词,无论技术、产量、质量、能耗、效益、环保等各方面,长期处在全国的领先水平。原国家建材局曾多次在山东召开立窑水泥现场经验交流会,推广山东经验。山东也涌现了一批规模大、质量优,管理好的立窑水泥企业。其中沂州水泥集团在2005年拥有18台机立窑,年产量308万吨加上分公司产量,当年集团水泥产量达455万吨,成为全国的“立窑王”。2004年5月,全省有17家先进立窑企业,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立窑八项指标达标企业,中国水泥协会立窑分会颁发了证书。

您可能对以下信息感兴趣?
版权所有:杏彩体育官网招商_杏彩体育招商电话号码 | 网站地图